返回专题页
康养旅游概况

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从总体布局来看,云贵川、长江三角洲、山东、东北长白山等地区的健康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云贵川康养基地主要依靠自然环境,开启度假疗养模式;山东康养基地配套设施较为先进,医疗科技也较为发达;而长三角区域的产品体系最为成熟,尤其是软服务走在国内康养领域的前面。



hvr-big
hvr-big
hvr-big

我国生态养生康养旅游的现状


我国拥有这些生态资源的地区有很多,如福建的温泉,四川的森林资源等,同时也有比较优秀相关的产品出现,但是我国目前的开发模式比较单一,协同作用没有体现,有些还只是简单的观光体验阶段。如福建的温泉酒店很多,但是多数是在酒店统一规划下,引温泉入池,然后借以某些辅料,如玫瑰,牛奶及一些中草药,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温泉泡池,这些泡池在不同的酒店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雷同,没有特色。而目前森林旅游则多数以观光游览为主,森林养生只是其借以宣传的一个名号,经常可见一些标志牌表明此处负氧离子含量多少,而没有真正地结合森林资源进行相关产业的开发,使得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导致产品不够吸引游客。

我国生态养生康养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


结合国外的相关产品的发展情况,对于此类的康养旅游产品,当地旅游开发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突出生态养生的特点,统筹规划,依托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和培养相应的延伸业态。同时政府必须起到引导作用,在政策上面给予规范,才能在政府的统筹下,形成以生态养生康养为主要吸引物,如温泉康养或森林康养等,结合整个地区的资源,以全域为视角,突出地方特色,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养生康养旅游产品。


hvr-big

我国运动休闲康养旅游的现状


目前我国这类的产品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位,拥有这些资源的地区更多地是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观光游客更多起来,其实游客们在名山登山,在景区漫步的时候就已经是在进行运动休闲养生了,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位,或者游客自身的意识不够,导致在旅游过程中无法真正地游玩,而是在赶景点,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当然也应该看到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景区和旅游城市努力在打造其休闲的气质,营造一种慢生活,让游客懂得静下来。只是现在的做法仍然不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我国运动休闲康养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


结合成功的产品借鉴,运动休闲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有以下两种发展模式:


(1)结合当地的体育设施,或者体育运动资源,全力打造一个运动休闲赛事社区,同时把社区营造成一个闭环式的运动休闲养生地。如同英国苏格兰地区的圣安德鲁斯小镇。这个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培养地区的运动休闲吸引物,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说这个路径也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途径之一。


(2)以比赛为吸引物的运动休闲康养旅游,现在的很多城市马拉松比赛也开发出了不少延伸产品,如十公里健康走的线路。这就是一个较好的发展路径,借助赛事来吸引游客,然后通过体验运动让游客来感受城市的美,使得游客在身体得到锻炼的时候,心灵也能得到升华,这一发展模式目前很多城市在使用,其中最成功的的几个地方如青海的环青海湖自行车国际赛事,厦门马拉松,杭州马拉松等。



hvr-big

我国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区一般选择临近城市,较依赖城市,因此经常会成为一日游度假的。另外很多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投资者在追逐利益为目的的基础上,假借休闲度假旅游之名,开发房地产。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城市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使得当地的一些度假区接待力被限制,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度假者的基本需求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设施也相对陈旧,服务水平低下,例如有的度假区海水浴场粗陋,许多体育运动设施破败,游乐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度假区内的住宿设施缺乏个性特色,众多疗养院的硬件体系陈旧老化等[13]。另外我国有些休闲度假区没有地方特色,没有差异化,导致其吸引力不足。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休闲度假区,如深圳的东部华侨城,万达长白山度假区,但在我国能摆脱不了房地产开发的痕迹。


我国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


这一旅游产品主要以休闲度假来引导游客,提倡“慢生活”,让游客真正地在旅游目的地以放松心态游玩。这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统筹,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建设各种有利游客的辅助度假设施,如主题乐园,漫步道等。这种模式可以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到目的地的生活,提高了过夜率,在让游客休闲的同时,促进地方旅游经济收入。目前我国这一旅游产品开发得不错,如海南三亚,承德的避暑,丽江古城的慢生活都是较好的模式。但是当地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应该重视环境的保护,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整体的规划,才能让整个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打造区域康养旅游产业集群


构建一系列“康养+”模式,形成康养旅游多点开花的局面,为健康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基于动态资源观和产业联动融合观,推进康养旅游与其他现代休闲业和新型业态的全面融合,发展密切相关的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养生养老、旅游社区等健康产业经济。构建一个“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推进和完善康养旅游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实现区域旅游业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转型

案例分析



  • 乐百年健康小镇

  • 桐庐健康小镇

  • 江南养生文化村

其他专题


hvr-big

低端产品


可以环境美化、自然山水风光、美丽乡村为主,打造“养眼”的观光系列基础产品

中端产品


可以健康养生、运动康体、医疗保健、慢病康养等为主,打造“养身”的休闲、康复系列重点产品。

4.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构建区域康养旅游共同体

 康养旅游产品:包括养心、养性、养眼、养老等狭义的康养,将康养环境、康养文化和生态旅游方式相结合,注重“天人合一”观念,讲求身心与环境和谐,提倡生态环保,对精神、文化和自然环境要求较高。


优势资源依托型:依托适宜的气候资源、医药资源、现代中西医疗技术资源等,将优质的医疗康复咨询服务与旅游度假结合,以中西医疗、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医药医疗科技、医疗设备、医学信息、复健器材、居家护理设备、人工器官、组织工程等内容为核心。一般可分为以“治”为主和以“疗”为主两大类。


康体旅游产品:在环境优美、风景较好的地域,借助一定的运动设备、设施、场所,引入健康管理方式,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以运动、休闲、娱乐为主要方式,通过游客主动参与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有别于专业性体育项目,重在体验性与参与性,核心元素是运动、健康与旅游。


什么是康养旅游?今年1月份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将康养旅游界定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康养旅游政策支撑

2015年,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之后,“健康中国”战略呼之欲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美丽中国”、“平安中国”一起成为“十三五”规划的三大关键词,开启了“大健康”时代的新蓝海。同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旅游“新六要素”,其后又拓展为“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发展七要素。其中,“养”就是指康养旅游。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并确定了首批5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我国旅游业要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建设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与森林养生基地等。

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



生态养生康养旅游
生态养生康养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依托其现有的旅游资源,如当地的温泉、森林资源等,以养生保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开发的康养旅游系列产品。包括温泉康养旅游,森林康养旅游等。这一旅游产品的特点是必须是以生态养生为主,结合温泉,森林氧吧等自然资源,借以体验,观光,学习其相关文化等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水平。

运动休闲康养旅游
运动休闲康养旅游是指借用旅游周边环境的相关运动资源及设施,以运动参与为主要内容,如参与体验或者现场观赏某一体育赛事等方式,达到休闲、养生、促进健康目的的一系列康养旅游产品。这类产品的主要需求市场为那些身心状态不错,但又有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的游客,如一些身体状况良好的银发族,他们通过高尔夫,登山,徒步,海游等在运动的同时享受周边的环境,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让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

休闲度假康养旅游
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以度假旅游产品为载体,享受并积极参与到一系列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中,通过放松身心、获得体验,实现其追求健康、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及增添生活情趣的休闲活动。[7] 这一旅游产品的特点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较长(一天以上或过夜)。它与其他康养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游客的主要目的是在旅游目的地放松自我,强调休息和保健。

医疗保健康养旅游
对于医疗保健康养旅游的定义有很多,WTO的定义即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康养旅游应该是指依托于旅游目的地的医疗保健、康复等机构,利用当地的医疗保健资源,吸引游客到当地接受医疗护理、疾病治疗、保健、体检,康复等医疗服务并由此延伸的一系列旅游产品。它包括有医疗治疗康养,康复保健康养,健康体检康养,美容美体康养等。医疗保健康养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医疗水平(也可以是单项医疗技术)要求高。目前在我国较多以我国传统医疗资源——中医为依托,推广的中医药康养旅游。

文化养生康养旅游
文化养生康养旅游是指合理的发掘利用传当地统养生文化和养生产业的旅游资源,整合地域文化,以优化人类生存现状与提升生活质量为养生的目标,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养生类旅游产品,最终实现养生文化产业旅游价值提升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8] 这类产品主要依托于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资源,学习我国悠久的养生文化,以禅修、素食、道教医术、太极养生功、易筋经气功养生等为主要养生手段,让游客身心健康得到提升。
我国康养旅游的发展形态

康养旅游的三大开发模式

区域康养发展:突破景区景点旅游单体发展模式


康养旅游强调的是达到全面舒畅身心的目的,因此应该突破以往景区景点旅游单个独立发展的模式,通过构建全体验旅游产品、全链条旅游产业、全覆盖旅游公共服务、全媒体营销网络的“四全”体系,并充分挖掘项目地与项目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资源的康养价值,将区域打造成为一个产品丰富、产业完善、服务健全、营销多维的“康养旅游共同体”。

   

康养旅游背景

我国正处在一个老年化进程越来越加快的状况,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披露,根据其测算,2020 年我国的失能老年人人数将达到4200 万,80 岁以上老年人预计达到2900 万。2015 年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 万人,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意味银发人群对养老的需求是巨大的,这部分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发现我国符合健康水平的人口只有15%。这一个数据是十分可怕的,以中国十三亿人口计算,那么意味我国有9.1 亿人口存于亚健康状态,可以想象这些群体对健康养生的需要,他们需要的康养旅游主要应该以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旅游项目为主。

康养旅游概念

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明确可以依托现有资源开发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再适当引入对当地资源无依赖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等,形成完善的产品组合。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要素角度出发,全方位与康养旅游产品结合。

食——食物决定健康,康养旅游要求所使用的果蔬、肉类天然、无污染,同时还应具有延年益寿、美体美容、降压降脂等食疗功能。同时,康养旅游的开发还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特色养生菜肴的制作。

住——住宿是康养旅游的辅助性要素,主要是对居住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如:清新的空气、舒适的气候、适宜的温湿度、较低的噪音、良好的水质、丰富的负氧离子含量、优美的绿化等。

行——主要指在康养旅游过程中的较小尺度的交通方式。在康养旅游活动中,交通往往具有康体运动、休闲娱乐的功能,如:步行、慢跑、自行车等。因此,康养旅游的开发要特别重视休闲康体游道的建设。

游——康养旅游本质还是一种旅游活动,“游”环节不可或缺。“游”是实现在旅游中康养的基础,是康养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游览活动有利于可以消除紧张,调节神经,益智健脑,陶冶性情。

购——在康养旅游中,游客除购买各类生活品外,经常会购买医疗服务、养生食品、康养医药、康体器械、康养用品等商品以及当地特产等旅游商品。因此,康养旅游开发也需要足够的购物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

娱——康养旅游中应该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其休闲娱乐活动必须具有康养的功能,如高尔夫、森林健行、游泳、垂钓、体育运动等。另外,还应该包括各类以康养为主题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

高端产品


可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为主,打造“养心”的文化系列康养特色产品。

3.与其他休闲产业和新型业态联动融合发展

康养旅游打造策略

2.明确康养旅游的开发主题与定位

hvr-big

我国医疗保健康养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健旅游总体还未形成规模,其发展现状呈现起步较晚,水平不高;主要以中医、中药行业为依托;医疗服务受国际认证程度不高,国际医疗服务形象尚未建树;管理不规范,相关法令、政策暂不完善;语言沟通尚存障碍。[10][14]国内经济水平高的游客经常会出境去寻求医疗服务,这种现象对我国国内医疗水平的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当然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发展不均,一些沿海大城市的医疗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这样是发展我国医疗保健康养旅游的契机。目前在我国较多以我国传统医疗资源——中医为依托,推广的中医药康养旅游。而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利用其医疗技术的先进水平或者其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低廉的医疗成本,借以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如美国、新加坡,德国,印度等地。


我国医疗保健康养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


我国的医疗保健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应该以地方医疗水平(可以是某项或某种疾病的治疗水平)为依托,通过与旅游业结合,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当地服务业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提高游客在当地治疗的服务质量,增进游客在治疗阶段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感知,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太阳城,将整个地区营造成一个当地居民和游客都共享城市资源的综合康养基地。同时不同地区也应该根据自身地区的医疗强项,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医疗旅游产品,同时我国目前更应该抓机遇,大力发展推广我国的中医,努力提高我国的西医水平,做到中西兼并,共同发展,让我国的医疗服务能真正成为优质的旅游资源。

明确的市场定位:吸引目标市场,占据稳定客源


康养旅游产品应该遵循旅游发展规律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分层次和成体系科学地打造,康养旅游产品应分为高、中、低端旅游产品。这些产品按一定的比例配置,满足多层次的康养旅游市场需求,最终把项目地打造成为康养旅游目的地。

康养旅游的意义


第一,康养是实现基本人生目标的需要。从一般意义看,人人都想要健康、快乐、幸福,而养生是其实现的主要途径。与之相比,医疗卫生倒是相对次要和补救性的,大众化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旅游休闲也是重要途径,但都是可以与养生密切结合起来的。抗拒死亡、追求长寿甚至长生不老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得长还必须活得好,如果没有健康、快乐、幸福,而是处于疾病折磨、痛苦、悲伤甚至生不如死状态,尽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条,也一定不是正常人所心甘情愿的。因此,长寿同时必须要健康、快乐、幸福,养老天然包含养生,或者说养老更需要养生。


第二,康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贫困和温饱阶段,人们的养生主要是在日常饮食起居、生产生活和休息过程中进行,目标和水准都是很低的——以至于有时为疗饥、生存而不得不吃不利于甚至直接损害健康的东西,衣服、住所、用品方面则更是退而求其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生活、劳动和其他活动中冒着损害健康的诸多风险,通常能够实现不生病、不损害健康目标就可以了,如果不幸生病或健康受到损害,基本也只能听之任之,所谓“小病靠扛、大病靠拖”——能否康复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脱离贫困、解决温饱以后,人们就会从吃饱穿暖——或者反过来说不挨饿不受冻转变到吃好穿好住好用好,这些所谓的好就是要有利于健康以及新潮、时尚等等,并带来满足、满意、快乐和幸福等感觉。到了这个阶段,人们逐步并越来越关注健康、快乐、幸福,养生成为生活日益重要的内容,就需要专门的知识、物品、设施和服务,养生产业和养生事业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壮大——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升,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不断增强。养生成为人民生活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后,养生产业和事业也就会成为国家、社会、人类的重要产业和重大事业。养老也基本如此。在没有解决温饱、没有脱离贫困的阶段,老年人只要还能动就必须劳动——青壮年劳动人口则是连每周一两天的周末休息都没有,今天的广大农民依然如此——到了实在动不了时,也只能在家休息养老。生病时也与青壮年和未成年人一样靠扛和拖来应对,甚至因为老年人不再可能投身劳动,也不能担负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行将就木而更少得到治疗和关照。只有到解决了温饱、脱离了贫困后,养老才可能提高水平并形成专门制度、产品、产业和服务,例如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只有公职人员才享受退休——包括周末休息,占人口大部分的广大农民只是在进入总体小康后才开始享受水平很低的养老补助,目前进入全面小康攻坚阶段了,这种养老保障的水平依然不高——依然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休息制度。但毋庸置疑,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农民——的养老及其保障、服务水平必然会不断提高,养老产业和事业的地位也会日益提升。


第三,康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注重健康养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交中,以保障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和目标,注意行为的科学合理性。例如,在饮食方面注意卫生和营养平衡,不暴食暴饮;在作息安排上力求劳逸结合,劳动、运动、活动时间、强度适中;在社会交往中注意文明礼仪。为了保持人民和社会的健康、文明,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经济社会管理、生产劳动组织等各个方面都会从有利于人民健康、快乐、幸福出发,缩短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增加文化娱乐和健身休闲时间及相关供给保障,使得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健康养老更是国家、社会和人民文明程度提升的真实体现——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上,从传说的尧舜禹蒙昧时代开始,尽管长期处于物质匮乏、贫困落后状态,但统治者、国家、社会和人民始终倡导孝敬老人,形成“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信条,成为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内涵。但只有到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孝敬老人才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也才有条件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和事业快速发展。


第四,康养旅游作为集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为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与此同时,康养旅游“旅游+”创新发展的典范,为跨领域产业合作提供方向和思路。《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的发布,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有助于将康养旅游产业的持续推进与创新。在全球化时代,康养旅游有助于联动旅游市场、旅游投资、旅游管理、旅游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通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渠道,为跨行业旅游发展提供范例;除此之外,康养旅游还将是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尝试,有利于旅游产业的横向发展与推进。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体验化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需求。康养旅游不仅应当满足消费者生产、生活需求,还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丰富旅游体验元素、改善旅游体验环境、提升旅游体验服务、强化旅游互动,满足外来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


在会上,国内的康养旅游专家表示,发展康养旅游要着眼未来、要坚持融合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要面向世界。康养旅游发展不仅是在地居民的需要,更是外国游客的需要。康养旅游的规划、建设和服务应当统筹考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康养旅游基地应该有国际视野,为旅游的增长预留足够的空间。旅游管理者应投入相应的公共资源,并充分调动和整合企业、社会团体甚至国外企业的力量,为康养旅游参与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旅游公共服务。


康养旅游市场前景


我国文化养生康养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的文化养生产品主要集中在禅修旅游和道家文化养生康养旅游,如舟山普陀山的禅修文化旅游,武当山的道家文化养生旅游。目前其旅游产品一般两个极端,一个是走高级的禅修班,这种形式更像一种培训班,费用比较高;另一个是比较低端的类似文化观光游,后者这种产品比较多,从产品的性质上划分仍属于观光型产品。虽然这类产品被冠以“养生”一词,但其实缺乏主动的,体验式的参与,更多的是通过视觉感官被动地接受相关文化产品。多数的文化养生旅游产品出于初级阶段,自然风光与文化资源等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不够,很多产品存在雷同现象,品牌特色不够突出;微观操作上来看,旅游产业的主体都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缺乏养生文化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养生文化旅游的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服务水平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旅游者养生保健、体验参与的需求。


我国文化养生康养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


发展此类旅游产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是对先人们总结下来养生经验的继承。这类的康养旅游产品应该深度开发传统文化,如我国的道教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从道教修身文化、道教医术知识、道教膳食文化、道教养生知识等角度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让旅游这从全方面多角度地去了解我国的道教文化养生理念,同时体验道家的养生方式,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其发展应该是以高质量的自然环境、高水平的养生保健项目、人性化全程养生服务以及和谐的养生氛围为基础,以深厚的传统养生文化内涵为底蕴,融合先进的当代养生技术,打造一流的养生度假概念模式,建设养生旅游策划目的地,最终形成组合式文化养生旅游产业集群。

hvr-big
我国生态养生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康养旅游城                                               康养旅游小镇                                                   康养旅游产业园                                         康养旅游度假区

1.研判区域资源的康养​旅游开发方向
康养旅游的四大落地形态

模式一:特色文化驱动型

以区域特色文化为基础,打造集康养文化体验、康养教育、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该类项目所在地区多半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民族、宗教、医药、茶道、饮食、武术、体育及长寿文化等丰富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沉淀与世代的传承所保留着自身的特色。


模式二:优势资源依托型

项目依托区域自然资源为核心进行开发,其核心优势是具有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资源,开发具有规模化效应,且其中很多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康养价值,如温泉、冷泉、江河湖泊、森林山地、乡村田园、气候资源、滨海资源等。


模式三:康疗保健植入型

文化和自然资源不突出的区域,以旅游区现有特色医疗资源为平台或引入国内外医疗资源,打造康复治疗、养生保健、慢病疗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式度假区。如SPA、瑜伽、推拿、中医药保健(针灸、按摩、推拿、刮痧、拔火罐等传统中医疗法,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院、治病中心、中医药博物馆参观、游览和体验)、现代医疗、美容等。


康养旅游的三大产品体系

利好政策引导: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同时各种与健康旅游有关的政策相继出台,将使康养旅游得到持续发展。


资源本底支撑:作为传统中医药的发源地和不同宗教和传统思想融合的国度,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医技术、星罗棋布的山川河流村庄、俯拾皆是的历史名胜等有利于康养旅游发展先天条件。


市场需求推动:一方面老年人群、亚健康、疾病或健康人群等有对康养旅游活动的主观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众有能力追求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全国GDP的4%-5%,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我国健康产业或破10万亿市场规模。


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
导赏及体验服务 

中医药文化遗存、非遗、文物、药王庙、医圣词、中医药博物馆和中药标本馆,展示诊疗器具、医学典籍、著名处方、名医事迹及成就介绍等。

hvr-big

中医药健康服务+入境旅游



目前医疗出境游火爆,医疗入境游却仍徘徊在早期萌芽阶段。随着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知名度已经成为制胜市场的利器。韩国整容、泰国的泰式按摩、印度的瑜伽不光有知名度,还有制胜市场的方略。这些方略涉及医疗与旅游融合度、游客的满意与体验度、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以及市场营销谋略。如何利用入境游的内外条件发展健康旅游服务产业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08

加快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化进程,完善和加强相关法律政策。主动与国际健康医疗旅游组织、认证机构合作对接



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是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配套产业,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旅游产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发展。
建立包括档案信息、医疗保险、旅游保险、多语种咨询解答、预约管理等功能在内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把所有资源单位、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后续跟踪服务,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满足游客需求,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名胜古迹、温矿泉、博物馆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企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加快中医药健康餐饮开发,打造一批中医药药膳餐饮连锁企业。促进住宿与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的结合,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度假酒店。加快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积极做好中医药保健品、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中医保健器械等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延伸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和中医药产业集聚区,支持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等相关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

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名胜古迹、温矿泉、博物馆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企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加快中医药健康餐饮开发,打造一批中医药药膳餐饮连锁企业。促进住宿与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的结合,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度假酒店。加快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积极做好中医药保健品、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中医保健器械等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延伸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和中医药产业集聚区,支持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等相关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
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是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配套产业,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旅游产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发展。
建立包括档案信息、医疗保险、旅游保险、多语种咨询解答、预约管理等功能在内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把所有资源单位、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后续跟踪服务,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满足游客需求,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